对话嘉宾: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顾云昌
住房政策与体制改革专家、南开大学博士后、副教授 马先标
距离新“国五条”地方细则落地已50余天。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住宅销售数据显示,4月,70个大中城市中,有6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下同)价格环比上涨,最高涨幅为2.1%。二手房方面,环比3月,上涨城市有66个,最高涨幅为2.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受新政影响,炒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但一部分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也被误伤。在一线城市如“北上广”,居民住房需求仍然旺盛,住房市场相对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有研究机构近期发布报告称,住房供求已经失衡,房价面临全面失控,如果不及时推进改革,市场还将出现大起大落。
房地产市场真的落入“愈调愈涨”的怪圈吗?房价会全面失控吗?如何才能保证调控效果?近日,新华网记者与多位专家学者展开一场深度对话。
如果不调控,涨得更厉害
新华网记者:怎么看待近期住房市场走势?住房供求是否失衡?房价是否真的面临“全面失控”?
顾云昌:我认为住房需求失衡、房价全面失控这种判断是一家之言。
第一,总体来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大城市在经历了两年半的严厉限购、限贷调控后,住房市场已经开始回暖,现在回暖的态势仍然还在延续。
第二,在全面回暖当中,各地的住房市场的情况差异较大,出现了“冰火两重天”。在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出现了需求明显释放,住房供应相对显得不足,面临着房价上涨的压力。但是在很多中小城市,特别是西部、中部的一些中小城市,市场的供应状况是供大于求的,这些地方的房价保持平稳,并没有出现这种失控的状况,所以,我认为“全面失控”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房价虽上涨,势头已抑制
新华网记者:现在有种声音认为,调控似乎对房价的上涨不起作用,该如何看待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和必要性?
顾云昌:全盘否定房地产调控的成效是不客观的,如果不调控,投资投机需求泛滥,房价可能会上涨得更快。
从价格来看,北京一直是这轮楼市回暖的领头羊,但近段时间也出现了房价涨幅回落的现象。在70个大中城市中,2月份北京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为3.1%,全国最高,但3月就回落到了2.7%。房价虽然仍然在上涨,但上涨的势头已受到抑制。随着成交量的调整,预计未来半年房价环比涨幅还将持续回落;至于同比涨幅,由于跨度是一年,其变化滞后于环比涨幅,所以房价同比涨幅可能滞后到明年见顶。
这正是调控的效果。当前,业内外人士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房地产调控全是错,“十年九调,越调越涨”。客观地讲,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
首先,调控很必要。从经济学原理上讲,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失灵时政府就得出手,用“有形之手”调校“无形之手”。同时,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客观上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防范经济大起大落。比如经济高涨、通胀严重时,就得加息降温;经济低迷时,就得降息刺激。作为经济重要部门的房地产业,其市场波动的幅度一般大于宏观经济,甚至成为经济起伏的重要诱因,所以更需要进行调控。
其次,调控很复杂。宏观调控本身很难掌握火候,市场冷时,加柴,可一不小心火势就会失控;市场热时,浇水,弄不好又会熄火。
“钱松地紧”是房价上涨的内在原因
新华网记者:住房市场价格连续上涨,您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顾云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市场供应和需求之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时,价格会出现上涨。反之,市场就没有上涨的动力。过去十年房价上涨的背后就是房地产市场的供不应求,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我认为房价背后的推动力就是 “钱松地紧”。
钱很多很松,而土地却收得很紧,这就造成了需求的旺盛和供应的相对不足。“钱松”的表现就是购买者的购买力很强,钱可以大量地进入购买者的渠道。例如,在没有调控以前,购买者可以首付20%-30%,然后其余的钱都可以向银行借,不管有多少套房,都可以从银行得到贷款。现在虽然第二套的首付款提高了,但是总体上依然能够保证买房者能够从银行里借到钱。另外,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很多有钱人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导致了需求的旺盛,也是“钱松”的一个表现。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开发商的钱是卡的比较紧的,开发商的银行信贷受到限制,开发商要千方百计地去融资,这提高了他融资的成本,不利于他的加快开发,造成了开发量的不足和开发速度的放慢。
从“地紧”方面说,就是土地供应量的不足。在土地供应方面,近几年实际完成的土地供应量是下降的,有时候土地供应计划并不能完成,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在过去的三四年中,绝大多数年份这些城市的土地供应计划都没有完成。
住房政策与体制改革专家、南开大学博士后、副教授 马先标
距离新“国五条”地方细则落地已50余天。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住宅销售数据显示,4月,70个大中城市中,有6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下同)价格环比上涨,最高涨幅为2.1%。二手房方面,环比3月,上涨城市有66个,最高涨幅为2.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受新政影响,炒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但一部分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也被误伤。在一线城市如“北上广”,居民住房需求仍然旺盛,住房市场相对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有研究机构近期发布报告称,住房供求已经失衡,房价面临全面失控,如果不及时推进改革,市场还将出现大起大落。
房地产市场真的落入“愈调愈涨”的怪圈吗?房价会全面失控吗?如何才能保证调控效果?近日,新华网记者与多位专家学者展开一场深度对话。
如果不调控,涨得更厉害
新华网记者:怎么看待近期住房市场走势?住房供求是否失衡?房价是否真的面临“全面失控”?
顾云昌:我认为住房需求失衡、房价全面失控这种判断是一家之言。
第一,总体来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大城市在经历了两年半的严厉限购、限贷调控后,住房市场已经开始回暖,现在回暖的态势仍然还在延续。
第二,在全面回暖当中,各地的住房市场的情况差异较大,出现了“冰火两重天”。在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出现了需求明显释放,住房供应相对显得不足,面临着房价上涨的压力。但是在很多中小城市,特别是西部、中部的一些中小城市,市场的供应状况是供大于求的,这些地方的房价保持平稳,并没有出现这种失控的状况,所以,我认为“全面失控”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房价虽上涨,势头已抑制
新华网记者:现在有种声音认为,调控似乎对房价的上涨不起作用,该如何看待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和必要性?
顾云昌:全盘否定房地产调控的成效是不客观的,如果不调控,投资投机需求泛滥,房价可能会上涨得更快。
从价格来看,北京一直是这轮楼市回暖的领头羊,但近段时间也出现了房价涨幅回落的现象。在70个大中城市中,2月份北京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为3.1%,全国最高,但3月就回落到了2.7%。房价虽然仍然在上涨,但上涨的势头已受到抑制。随着成交量的调整,预计未来半年房价环比涨幅还将持续回落;至于同比涨幅,由于跨度是一年,其变化滞后于环比涨幅,所以房价同比涨幅可能滞后到明年见顶。
这正是调控的效果。当前,业内外人士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房地产调控全是错,“十年九调,越调越涨”。客观地讲,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
首先,调控很必要。从经济学原理上讲,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失灵时政府就得出手,用“有形之手”调校“无形之手”。同时,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客观上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防范经济大起大落。比如经济高涨、通胀严重时,就得加息降温;经济低迷时,就得降息刺激。作为经济重要部门的房地产业,其市场波动的幅度一般大于宏观经济,甚至成为经济起伏的重要诱因,所以更需要进行调控。
其次,调控很复杂。宏观调控本身很难掌握火候,市场冷时,加柴,可一不小心火势就会失控;市场热时,浇水,弄不好又会熄火。
“钱松地紧”是房价上涨的内在原因
新华网记者:住房市场价格连续上涨,您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顾云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市场供应和需求之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时,价格会出现上涨。反之,市场就没有上涨的动力。过去十年房价上涨的背后就是房地产市场的供不应求,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我认为房价背后的推动力就是 “钱松地紧”。
钱很多很松,而土地却收得很紧,这就造成了需求的旺盛和供应的相对不足。“钱松”的表现就是购买者的购买力很强,钱可以大量地进入购买者的渠道。例如,在没有调控以前,购买者可以首付20%-30%,然后其余的钱都可以向银行借,不管有多少套房,都可以从银行得到贷款。现在虽然第二套的首付款提高了,但是总体上依然能够保证买房者能够从银行里借到钱。另外,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很多有钱人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导致了需求的旺盛,也是“钱松”的一个表现。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开发商的钱是卡的比较紧的,开发商的银行信贷受到限制,开发商要千方百计地去融资,这提高了他融资的成本,不利于他的加快开发,造成了开发量的不足和开发速度的放慢。
从“地紧”方面说,就是土地供应量的不足。在土地供应方面,近几年实际完成的土地供应量是下降的,有时候土地供应计划并不能完成,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在过去的三四年中,绝大多数年份这些城市的土地供应计划都没有完成。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是土地供应的垄断者,他希望用少量的土地拿到更多的土地出让金,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了土地价格的上升,现在土地价格年年在上升,在土地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降房价是很难的。就像是面包和面粉的关系,面粉不断地涨价,面包却要降价,难度很大。
东莞广龙地产中介主要从事东莞厂房买卖,厂房买卖,土地买卖,工业园招商等相关业务,欢迎您来电咨询!
关键字:东莞厂房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