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式商改”引起了国家工商总局高度关注。昨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一行赴粤调研,首站便选择东莞,专程视察我市的商事登记改革工作。他指出,东莞不是特区,没有地方立法权,却在商改的路上率先迈出步伐,对于全国很多城市来讲都极具借鉴意义。
经过实地调研,张茅认为,东莞商改方案考虑周全、设计完善、特点鲜明,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同样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他希望,东莞商改在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继续大胆探索,扩大视野,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创造更多经验,为全国提供更好借鉴。
副省长许瑞生,市领导梁国英、张科等一同参加调研。
■“莞式商改”经验
效率红利: 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
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国英介绍了我市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商事登记改革总体情况。他说,东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重新优化了制度设计,形成了便捷登记、审批提速和协同监管“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三位一体”工作的全方位推进,换来的是“效率红利”。
在便捷登记方面,全市将涉及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项目的相关审批事项,从改革前的188项压减到改革后的109项,减幅42%;在审批提速方面,各部门审批时限缩减幅度超过20%的部门占部门总数的59%;在协同监管方面,工商登记信息实时上传至平台,部门依此实施许可和监管,60%的部门承诺提取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开展监管。改革后,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
实效:4个月新增市场主体逾3万户
商改,换来了经济活力有效激发。梁国英表示,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东莞共新增市场主体30595户,同比增长40.88%。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114.61亿元,同比增长33.6%,增速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
“宽进”并不意味着“宽管”,一组数据足以证明东莞“宽进严管”的成效——一季度全市发生各类消防(火灾)事故359宗,同比下降29.2%,安全生产事故在下降。
评价
■张茅三语评东莞商改
上午9时许,张茅一行冒雨来到市工商局,实地调研商事登记改革推进情况,随后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同座谈。
“东莞是我到国家工商总局后到基层调研的第一站。”听取东莞方面汇报后,张茅作总结讲话时指出,广东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东莞是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新形势下,推进商改工作有利于转型升级,为今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对于东莞近一年的商改工作,他用三句话给予高度评价: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工作,商改决心大,力度强,方案完善,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开局和显著成效,接下来要为全国商改创造更多经验。
评价
1.商改方案考虑周全
张茅说,东莞商事登记改革注重综合协调,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商改办,这是一条重要经验。因为商改不是工商部门一家的事。
“现在都讲‘顶层设计’,但顶层设计的方案来自哪里,就来自于基层的创造和实践。”张茅说,东莞商改方案考虑周全,非常有特点,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全力以赴把商改做好
“工商登记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张茅表示,要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这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工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他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重要时期,需要进一步调动市场活力,划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把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要交给市场,东莞要全力以赴把商改做好,大胆尝试。
3.为全国提供更多更好借鉴
“虽然东莞商改在全国起步早,见效快,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张茅希望,东莞商改在良好开局基础上,要扩大视野,继续大胆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特别是加强监管,这是改革亟需探索的难点。
张茅表示,东莞不是特区,没有地方立法权,却在改革的路上率先迈出步伐,对于全国很多城市来讲具有借鉴意义,希望东莞创造更多经验,为全国提供更好借鉴。
审批要做“减法” 监管要做“乘法”
按照东莞商改的制度设计,仅保留28项涉及主体资格的前置审批,涉及经营项目的81项审批从前置改为后置,涉及30个部门,但从后续监管来看,面临工作脱轨、流程脱节、监管脱位三大挑战,也是三大风险和争议。
事实上,减少审批和强化监管本身是一对矛盾。但东莞商改正全力推进“三链合一”的做法,把各部门监管数据的集成与关联,其监管行为交叉互补、彼此为用,将使各个部门的监管在时间、空间和人员上都相辅相“乘”。这样一来,就实现数据链、监管链和责任链的统一。因此,审批做了“减法”,监管则要做“乘法”。
通过“三链合一”的举措,实现了监管工作的环环相扣。对市场监管部门来说,这就实现了“面前一个数据池,手中一幅路线图,头上一根指挥棒”,有手段、有机制、有动力开展协同监管。
实施“三链合一”的工作举措,既节约了监管的行政成本,也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截至今年3月底,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完成56个部门442类目录1182万条数据的录入,60%的部门承诺提取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开展监管。
支持东莞按自己的模式先行先试
在与国家工商总局、省政府领导座谈时,市政府向国家、省提出了多条改革建议。梁国英说,作为一项新的制度,要同时综合考虑“宽进”和“严管”的便利性、平衡性,才能达到顶层设计的总体最优。无论是特区模式还是非特区模式,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希望国家工商总局支持东莞继续按照自己的模式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实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办法
市政府希望省政府尽快发布并落实《广东省社会法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试行办法》,这套办法可能年内将会实施。该《办法》规定,各行业和部门必须依法依规记录和公开社会法人不良信用信息近四十类,其中包括严重失信行为信息十七类和两条惩戒措施。
这些不良信息,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基本上未作规范的公开,也未作部门间共享,有些部门和单位一直拒绝上传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因而无法为其他相关监管部门提供风险警示与监管指向,浪费了监管资源。
望国家、省制定压减审批时限措施
市政府建议协调中央、省有关部门下放审批、监管和执法权力,实现审批提速。目前东莞保留的81项后置审批中,超过40%涉及中央和省审批,仅不足60%为我市审批,因此,审批提速尚不尽如人意。在工商“宽进”的情况下,形成了市场主体准入的“喇叭口”,形成有照无证市场主体在审批环节的滞留,影响了商改的公信力和实效性。
市委副秘书长、市商改办主任邓涛建议,即使不能即时下放,也希望国家工商总局和省政府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压减审批时限的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后续监管的压力。对于审批权在省或中央部门的事项,也请国家、省工商部门协调相关部门明确,我市相关部门是否具有相应监管、执法的权力和责任,以确保监管的上下衔接,防止权责脱节。
■“三链合一”新举措
“数据链”:以工商登记数据为源头,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依托,构建信息上传推送→提取→分发→现场核查→检查信息反馈→交叉比对的数据链。通过数据链的汇集推送,将市场主体信息及时发布给后续监管部门,为其“开门找人”提供了很大便利,部门监管的时效性与指向性大大增强。
“监管链”:各后续监管部门必须相应完成信息上传推送→提取→分发→现场核查→检查信息反馈→交叉比对等业务操作,并自动生成或依规上传相关工作数据。
“责任链”:是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督查考核,重点是各后续监管部门信息上传推送→提取→分发→现场核查→检查信息反馈→交叉比对的响应速度(是否及时),现场核查的跟进情况(是否到位),以及交叉比对的复核情况(是否遗漏),等等。(高志全)
经过实地调研,张茅认为,东莞商改方案考虑周全、设计完善、特点鲜明,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同样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他希望,东莞商改在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继续大胆探索,扩大视野,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创造更多经验,为全国提供更好借鉴。
副省长许瑞生,市领导梁国英、张科等一同参加调研。
■“莞式商改”经验
效率红利: 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
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国英介绍了我市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商事登记改革总体情况。他说,东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重新优化了制度设计,形成了便捷登记、审批提速和协同监管“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三位一体”工作的全方位推进,换来的是“效率红利”。
在便捷登记方面,全市将涉及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项目的相关审批事项,从改革前的188项压减到改革后的109项,减幅42%;在审批提速方面,各部门审批时限缩减幅度超过20%的部门占部门总数的59%;在协同监管方面,工商登记信息实时上传至平台,部门依此实施许可和监管,60%的部门承诺提取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开展监管。改革后,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
实效:4个月新增市场主体逾3万户
商改,换来了经济活力有效激发。梁国英表示,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东莞共新增市场主体30595户,同比增长40.88%。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114.61亿元,同比增长33.6%,增速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
“宽进”并不意味着“宽管”,一组数据足以证明东莞“宽进严管”的成效——一季度全市发生各类消防(火灾)事故359宗,同比下降29.2%,安全生产事故在下降。
评价
■张茅三语评东莞商改
上午9时许,张茅一行冒雨来到市工商局,实地调研商事登记改革推进情况,随后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同座谈。
“东莞是我到国家工商总局后到基层调研的第一站。”听取东莞方面汇报后,张茅作总结讲话时指出,广东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东莞是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新形势下,推进商改工作有利于转型升级,为今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对于东莞近一年的商改工作,他用三句话给予高度评价: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工作,商改决心大,力度强,方案完善,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开局和显著成效,接下来要为全国商改创造更多经验。
评价
1.商改方案考虑周全
张茅说,东莞商事登记改革注重综合协调,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商改办,这是一条重要经验。因为商改不是工商部门一家的事。
“现在都讲‘顶层设计’,但顶层设计的方案来自哪里,就来自于基层的创造和实践。”张茅说,东莞商改方案考虑周全,非常有特点,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全力以赴把商改做好
“工商登记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张茅表示,要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这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工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他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重要时期,需要进一步调动市场活力,划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把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要交给市场,东莞要全力以赴把商改做好,大胆尝试。
3.为全国提供更多更好借鉴
“虽然东莞商改在全国起步早,见效快,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张茅希望,东莞商改在良好开局基础上,要扩大视野,继续大胆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特别是加强监管,这是改革亟需探索的难点。
张茅表示,东莞不是特区,没有地方立法权,却在改革的路上率先迈出步伐,对于全国很多城市来讲具有借鉴意义,希望东莞创造更多经验,为全国提供更好借鉴。
审批要做“减法” 监管要做“乘法”
按照东莞商改的制度设计,仅保留28项涉及主体资格的前置审批,涉及经营项目的81项审批从前置改为后置,涉及30个部门,但从后续监管来看,面临工作脱轨、流程脱节、监管脱位三大挑战,也是三大风险和争议。
事实上,减少审批和强化监管本身是一对矛盾。但东莞商改正全力推进“三链合一”的做法,把各部门监管数据的集成与关联,其监管行为交叉互补、彼此为用,将使各个部门的监管在时间、空间和人员上都相辅相“乘”。这样一来,就实现数据链、监管链和责任链的统一。因此,审批做了“减法”,监管则要做“乘法”。
通过“三链合一”的举措,实现了监管工作的环环相扣。对市场监管部门来说,这就实现了“面前一个数据池,手中一幅路线图,头上一根指挥棒”,有手段、有机制、有动力开展协同监管。
实施“三链合一”的工作举措,既节约了监管的行政成本,也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截至今年3月底,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完成56个部门442类目录1182万条数据的录入,60%的部门承诺提取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开展监管。
支持东莞按自己的模式先行先试
在与国家工商总局、省政府领导座谈时,市政府向国家、省提出了多条改革建议。梁国英说,作为一项新的制度,要同时综合考虑“宽进”和“严管”的便利性、平衡性,才能达到顶层设计的总体最优。无论是特区模式还是非特区模式,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希望国家工商总局支持东莞继续按照自己的模式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实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办法
市政府希望省政府尽快发布并落实《广东省社会法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试行办法》,这套办法可能年内将会实施。该《办法》规定,各行业和部门必须依法依规记录和公开社会法人不良信用信息近四十类,其中包括严重失信行为信息十七类和两条惩戒措施。
这些不良信息,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基本上未作规范的公开,也未作部门间共享,有些部门和单位一直拒绝上传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因而无法为其他相关监管部门提供风险警示与监管指向,浪费了监管资源。
望国家、省制定压减审批时限措施
市政府建议协调中央、省有关部门下放审批、监管和执法权力,实现审批提速。目前东莞保留的81项后置审批中,超过40%涉及中央和省审批,仅不足60%为我市审批,因此,审批提速尚不尽如人意。在工商“宽进”的情况下,形成了市场主体准入的“喇叭口”,形成有照无证市场主体在审批环节的滞留,影响了商改的公信力和实效性。
市委副秘书长、市商改办主任邓涛建议,即使不能即时下放,也希望国家工商总局和省政府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压减审批时限的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后续监管的压力。对于审批权在省或中央部门的事项,也请国家、省工商部门协调相关部门明确,我市相关部门是否具有相应监管、执法的权力和责任,以确保监管的上下衔接,防止权责脱节。
■“三链合一”新举措
“数据链”:以工商登记数据为源头,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依托,构建信息上传推送→提取→分发→现场核查→检查信息反馈→交叉比对的数据链。通过数据链的汇集推送,将市场主体信息及时发布给后续监管部门,为其“开门找人”提供了很大便利,部门监管的时效性与指向性大大增强。
“监管链”:各后续监管部门必须相应完成信息上传推送→提取→分发→现场核查→检查信息反馈→交叉比对等业务操作,并自动生成或依规上传相关工作数据。
“责任链”:是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督查考核,重点是各后续监管部门信息上传推送→提取→分发→现场核查→检查信息反馈→交叉比对的响应速度(是否及时),现场核查的跟进情况(是否到位),以及交叉比对的复核情况(是否遗漏),等等。(高志全)
东莞广龙地产中介主要从事东莞厂房中介,厂房买卖,东莞土地买卖,工业园招商等相关业务,欢迎您来电咨询!
关键字:东莞厂房中介